科普|林業碳匯之CDM和VCS等介紹
發布時間:2022-09-30 09:05:59導言
(1)國際機制下的林業碳匯(清潔發展機制CDM)、
(2)獨立機制下的林業碳匯(國際核證減排標準、黃金標準)、
(3)國內機制下的林業碳匯(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地方核證自愿減排量、其他)。
國際機制-清潔發展機制(CDM)
國際機制下的林業碳匯機制包括清潔發展機制(CDM)和聯合履約機制,但發達國家之間就碳減排項目的合作機制,我國并不參與,對此本文不予介紹,僅介紹CDM。
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開啟了我國碳交易的序幕。
在清潔發展機制下,發展中國家減排項目(單邊項目-申報時未確定國外買方的項目和合作項目)獲得的核證減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ER”)信用額,可以被發達國家締約方用于實現在《京都議定書》中所承諾的限排或減排目標。每個信用額相當于一噸二氧化碳。簡單來說,就是發達國家可以購買經核證的發展中國家減排項目的減排量,作為減排目標實現的補充手段。
CDM項目的開發流程為:項目設計、主管部門批準(發改委)、項目審定、項目注冊、項目監測及報告、項目減排量核查與核證、CERs的簽發。
目前我國在聯合國碳補償平臺交易的CDM項目僅有5個,4個是水電項目,1個BRT項目。
林業碳匯(植樹造林和再造林)正是CDM機制下的一類項目。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官方網站的結果顯示,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EB,Executive Board)注冊的中國CDM碳匯項目有:
(1)中國廣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項目--這是最早的那個CDM林業碳匯-面積4000hm,時間-2006/4/1;
(2)中國廣西西北部地區退化土地多重效益再造林項目-2008/1/1;
(3)中國四川西北退化土地的造林再造林項目-2007/1/4;
(4)內蒙古和林格爾盛樂國際生態示范區碳匯造林項目--2011/7/20;
(5)諾華川西南林業碳匯、社區和生物多樣性項目--2011/8/1。
但隨著2012年年底京都議定書第一階段結束,CDM機制發生很大變化,其中歐盟規定2013年后將嚴格限制減排量大的CDM項目進入EU ETS,并只接受LDC(最不發達國家)新注冊的CDM項目。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官方網站顯示,自2014年之后再沒有我國CDM項目的注冊,當然也就不再有林業碳匯項目。
國際核證減排標準(VCS)
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計劃由非營利組織Verra建立。VERRA是氣候組織(CG)、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ETA)及世界經濟論壇(WEF)聯合于2005年共同領導開發的,其目的是通過制定和管理有助于私營部門、國家和民間團體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行動目標的標準,來幫助解決世界上最棘手的環境問題和社會挑戰。
VCS計劃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自愿性資源溫室氣體減排計劃。VCS計劃允許經過其認證的項目將其溫室氣體減排量和清除量轉化為可交易的碳信用額(Verified Carbon Unit,“VCU”)。一個VCU代表從大氣中減少或清除一噸溫室氣體。VCU由最終用戶購買和退役,作為抵消其排放,履行社會責任、提升企業形象的一種手段。通過Verra官網查詢顯示,VCS計劃截止目前已注冊項目1802個,已頒發VCU的項目有1470個,共認證發行9.3億VCU。
根據VCS計劃開發的項目必須遵循嚴格的評估流程才能獲得認證,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步驟。特別說明的是,VCS計劃無須和CDM一樣獲得國家主管機關的批準。
VCU只能發放給企業或組織,個人無法注冊賬戶,無法獲得VCU。企業或組織可以將賬戶中的VCU用于交易,但交易只能在Verra的注冊賬戶之間進行,無法轉移到其他數據庫或作為紙質證書交易。同時,需要說明的是,Verra在VCU交易中保持中立,不持有、交易或招攬 VCU 交易。進行VCU交易的各方需要自行進行盡職調查,自主評估交易風險。
VCS項目涵蓋多個領域,包括能源、化工、交通、可再生能源等。林業碳匯項目被納入在農業、林業和其他土地利用(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other land Use, AFOLU)領域中。我國已注冊的林業碳匯項目有江西省安樂縣林場碳匯項目、青海省植樹造林項目、四川省滎經縣植樹造林項目、貴州省西關造林項目、湖南省北區和西北區造林項目等幾十個項目。5月26日,貴陽市森林碳匯試點項目也開啟了VCS的開發。未來VCS項目是我國參與國際碳匯交易的重要途徑。
黃金標準(GS)
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 GS) 也是國際自愿碳市場常用的標準之一,由世界自然基金會和其他國際非政府組織于2003年發起實施,旨在確保減少碳排放的項目具有最高水平的環境完整性,并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黃金標準認證的經濟成本很高。在項目認證過程中,項目注冊需支付年度注冊費1000美元、初步審查費900美元、設計審查費1000美元、認證審查費1000美元,還有項目監控等其他費用。
黃金標準項目的交易可以直接在黃金標準官方網站中進行,選定項目及數量添加到購物車后可便可結算,收益直接歸屬于開發商。
黃金標準項目涵蓋的領域包括廢物管理、可再生能源、土地利用活動和基于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等。碳匯項目屬于土地利用活動和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我國已通過認證的碳匯項目有內蒙古通遼造林工程,已通過設計審查的項目有云南山區造林項目、中國廣東北部山區退化土地植樹造林項目??梢?,碳匯項目在我國參與的黃金標準項目中的占比非常小,這可能也和它的認證成本有關。
小結一下
森林碳匯的發展對實現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碳匯項目將如火如荼地開展,國家核證減排量重啟后的碳匯交易將非常值得期待。
之前我們在文章中有過預測,CCER預計很快重啟,可參考如下文字:
為何林業碳匯備受矚目?
林業碳匯,指通過市場化手段參與林業資源交易,從而產生額外的經濟價值,包括森林經營性碳匯和造林碳匯兩個方面。它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于一體, 是生態補償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載體,是實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重要路徑,也是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的重要舉措。
需注意的是,林業碳匯具備人為屬性,側重人對林業資源的利用和對林業市場的開發,強調市場效能,與森林碳匯具有自然屬相,效能不同,更不是一個概念。
據蘇格蘭皇家銀行子公司NatWest Markets投資機構預測,2021年國際氣候融資市場規模將達到6400億美元,沃爾瑪、亞馬遜、雀巢、阿里巴巴和馬欣德拉集團等公司承諾將大幅削減碳排放并增加自然投資,發揮森林等自然資源的碳庫作用。
據估計,到2025年,全球森林碳抵消的需求量可能超過其供應量;到2030年,碳價格可能翻兩番;到2050年,碳抵消市場可能達到每年1250億至1500億美元的規模。
關于碳匯的價值,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秘書長劉家順認為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首先對國家而言,碳匯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碳抵消能力越強,碳排放余地越大,經濟發展空間也越大;對森林經營主體而言,碳匯或成為林產品、生態旅游之后的第三大增收來源;對林權所有者而言,通過“碳金融”手段,可以解決森林經營的資金問題,從而實現生態系統改善與經濟效益提高的良性循環。
林業碳匯的實現困境
人均森林資源匱乏,林業碳匯發展基礎薄弱
林業碳匯的多重效益,讓它成為了“雙碳”新寵。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林業用地都可以開發林業碳匯項目,只有符合方法學要求的林地才可以參與林業碳匯項目開發。也就是說,林業碳匯的開發是有限的。此外,中國地大物博,但是人均森林資源匱乏,人均森林面積占有量僅為0. 145公頃,不足世界平均占有量的1/4,這也造成了林業碳匯發展基礎的薄弱。
中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及2020年的氣候雄心峰會,都提出增加森林蓄積量的目標。在聯合國巴黎氣候大會上,中國把林業發展作為“國家自主貢獻”的一項重要項目,莊嚴承諾2030年較2005年森林的蓄積量大約增加45億立方米(目前已經修訂為60億)。
林業碳匯市場交易活躍低,吸引力不足
林業碳匯市場繁榮主要依賴于買賣雙方的企業參與數量、成功交易額、碳匯流通能力等因素,但目前中國林業碳匯的市場交易活躍度不高。
一方面,從碳匯市場供給方看,供給側經營需要負擔昂貴的進入市場的一次性成本和維持企業正常運轉的持續性成本。另一方面,企業參與林業碳匯市場的程度低。大多數企業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和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認知,不能主動參與林業碳匯市場為企業造成的溫室氣體污染“買單”。
政府雖然能夠在林業碳匯項目發展初期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號召引導更多生產企業進入林業碳匯市場,但減排政策措施不能長期帶動、維持買方市場的活躍度。